氨氮废水处理技术之化学氧化法

氨氮废水处理技术之化学氧化法
3.1折点氯化法
折点氯化法除氨的机理为氯气与氨反应生成无害的氮气,n2逸人大气,使反应源不断向右进行。其反应式为:
nh4﹢+1.5hocl→0.5n2+1.5h20+2.5h﹢+1.5cl﹣
当将氯气通人废水中达到某一点时,水中游离氯含量较低,而氨的浓度降为零;氯气通人量超过该点时,水中游离氯的量就会增加,因此,称该点为折点,该状态下的氯化称为折点氯化。宋卫峰等采用折点氯化法处理氨氮吹脱后的含钻废水,其处理效果直接受到前置氨氮吹脱工艺效果的影响。
当废水中70%的氨氮经吹脱工艺去除后,再经折点氯化法处理,出水氨氮质量浓度<15mg/l。张胜利等以质量浓度为100mg/l的氨氮模拟废水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次氯酸钠氧化脱除氨氮的主次因素顺序为氯与氨氮的量比、反应时间、ph值。
折点氯化法脱氮效率高,去除率可达到100%,使废水中氨的浓度降低为零;效果稳定,不受温度影响;投资设备少,反应迅速;对水体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折点氯化法的适用范围为氨氮废水浓度<40mg/l,因此折点氯化法多用于氨氮废水的深度处理。折点氯化法液氯安全使用和贮存要求高,处理成本高,另外副产物氯胺和氯代有机物会造成二次污染。
3.2催化氧化法
催化氧化法是通过催化剂作用,在一定温度、压力下,经空气氧化,可使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氨分别氧化分解成co2、n2和h2o等无害物质,达到净化的目的。
影响催化氧化法处理效果的因素有催化剂特性、温度、反应时间、ph值、氨氮浓度、压力、搅拌强度等。钟理等人研究了臭氧氧化氨氮的降解过程,结果表明,当ph值增大时,产生一种氧化能力很强的ho˙自由基,氧化速率显著加快。张哗等人研究表明臭氧能将氨氮氧化成亚硝酸盐,并能将亚硝酸盐氧化成硝酸盐,水体中的氨氮浓度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降低,氨氮的去除率约为82%。付迎春等人以cuo-mn02-ce02为复合催化剂处理氨氮废水。
实验结果表明,新制备的复合催化剂氧化活性显著提高,适宜的工艺条件为255℃,4.2mpa和ph=10.8。处理初始浓度为1023mg/l的氨氮废水,在150min内氨氮去除率可达到98%,达到国家二级((50mg/l)排放标准。唐艳等通过研究硫酸钱溶液中的氨氮降解率对沸石负载型tio2光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进行了考察。
ph做为基本的污水指标,势必成为供求的热点,这对广大的e-1312 ph电极制造商,比如美国broadleyjames来说是个重大利好。美国broadleyjames做为老牌的e-1312 ph电极制造商,必将为中国的环保事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我们美国broadleyjames生产的e-1312 ph电极经久耐用,质量可靠,测试准确,广泛应用于各级环保污水监测以及污水处理过程。
结果表明,ti02/沸石光催化剂最佳投放量为1.5g/l,在紫外光照射下反应4h.对废水的氨氮去除率可达98.92%。李华北研究了高铁与纳米二氧化钦在紫外光下联用对难降解有机物酚和氨氮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对浓度为50mg/l的氨氮溶液,当ph=9.0时,实施纳米二氧化钦与高铁联用,氨氮的去除率为97.5%,比单独用高铁或单独用纳米二氧化钦分别提高了7.8%和22.5%。
催化氧化法具有净化效率高、流程简单、占底面积少等有点,多用于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应用难点在于如何防止催化剂流失以及对设备的腐蚀防护。
3.3电化学氧化法
电化学氧化法是指利用具有催化活性的电极氧化去除水中污染物的方法。影响因素有电流密度、进水流量、出水放置时间和点解时间等。
徐丽丽研究了含氨氮废水在循环流动式电解槽中的电化学氧化,其中阳极为ti/ru02-tio2-ir02-sno2网状电极,阴极为网状钛电极。结果表明,在氯离子浓度为400mg/l,初始氨氮浓度为40mg/l,进水流量为600ml/min,电流密度为20ma/cm2,电解时间为90min时,氨氮去除率为99.37%。表明电解氧化含氨氮废水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全自动真空包装机和气调包装机保质期相差多大?
食品添加剂 正癸醛(又名癸醛)-折光指数和相对密度的测定
跌落试验机在操作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饼干喷油机的好处
酱类调味料“受宠” 灌装设备推动生产效率提升
氨氮废水处理技术之化学氧化法
VLF3000低频耐压冥冥之中的发展使之更为强大
25-50公斤肥料自动化包装机生产线包装厂家
耐压测试仪的电压、漏电流校准
砼抗折装置T0558-2015使用说明
氧化活性炭修饰碳糊电极检测孔雀石绿
半高平移闸的相关知识
关于易格斯塑料拖链,那些不得不说的事
浅层气浮机的内部循环过程
片冰机厂家适应市场新变化贯彻新理念
橡塑保温管性能有哪些
2711P-RN6触屏选型
Rexroth电磁换向阀4WE6D62/EG24N9K4故障处理及防范
西门子(SIEMENS)压差旁通阀支持被控系统内部自主调节原理
【一周看点】河南省开启小麦抢收模式,2023新疆农机展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