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CMOS器件中超浅结离

几年来,ic芯片设计、芯片制造、测试和封装技术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整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在配套发展。“中国芯”与“外国芯”制造水平的差距正在缩短。尽管芯片特征尺寸0.25-0.18mm的cmos工艺仍是当前制备ic的主流技术,但0.13mm技术已开始进入生产领域,例如晶圆制造企业已能加工0.18mm-0.13mm技术的芯片,今后5-10年将面临特征尺寸90nm以下的cmos工艺的挑战。不仅如此,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和特大规模集成电路(ulsi)快速发展,对器件加工技术提出更多的特殊要求,其中mos器件特征尺寸进入纳米时代对超浅结的要求就是一个明显的挑战。cmos器件按比例缩小,要求源-漏结深越来越浅。根据半导体工业协会(sia)预测,对于栅长0.18mm的cmos器件,它的结深为54±18nm;而对于0.1mm器件,结深 为30±10nm。在要求超浅结的同时,其掺杂层还必须有低串联电阻和低泄漏电流。为了实现这些目标,需要半导体行业界对源/漏掺杂、体内和沟道内掺杂予以更多的关注。
目前,一些企业制备浅结采用传统的离子束注入技术,它通过减小注入能量、降低热处理时间和温度等来实现,如低能离子注入(l-e)、快速热退火(rta)、预非晶化注入(pai)。但从根本上讲,这些技术制备超浅结会带来几个问题:一是瞬态增强扩散的限制;二是激活程度的要求;三是深能级中心缺陷等。而近几年比较有发展潜力的超低能注硼技术,会因cmos ic产业链生产能力限制而无法被推广应用。业界专家相信,对于亚0.1mm cmos器件来说,将要求在温度高达1100℃下退火。因此若干超浅结离子掺杂剂引入途径正在深入研究中,一些极有希望的技术方案,如等离子体浸没掺杂(piiid)、投射式汽体浸没激光掺杂(p-gild)、快速汽相掺杂(rvd)和离子淋浴掺杂(isd)等超浅结离子掺杂技术,可望不久会进入生产领域。
2 四种超浅结离子掺杂新技术
2.1 等离子体浸没掺杂
2.1.1 技术简介
等离子体浸没掺杂(piiid:plasma immersion ion implantation doping)技术初是1986年在制备冶金工业中抗蚀耐磨合金时提出的,亦称等离子体离子注入、等离子体掺杂或等离子体源离子注入掺杂。1988年,该技术开始进入半导体材料掺杂领域,用于薄膜晶体管的氧化、高剂量注入形成埋置氧化层、沟槽掺杂、吸杂重金属的高剂量氢注入等工序。近几年来,该新技术已成为发表在一些性半导体期刊上学术论文的主题,且商用系统也有一些厂商提供技术和设备。
piiid技术的原理如图1(a)所示。与传统注入技术不同,piiid系统不采用注入加速、质量分析和离子束扫描等工艺。在piiid操作系统中,一个晶片放在邻近等离子体源的加工腔中,该晶片被包含掺杂离子的等离子体所包围。当一个负高压 施加于晶片底座时,电子将被排斥而掺杂离子将被加速穿过鞘区而掺杂到晶片中。图1(b)则说明 了piiid技术原形系统的结构。

德国Gessmann控制开关N9型行业标准及应用
三孔管夹
酶标仪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眼识破 眼力超群 大华股份全结构化摄像机
便携式土壤重金属分析仪哪家好?
纳米CMOS器件中超浅结离
我厂为您介绍几种常见的防火板的特点
CT伏安特性综合测试仪可进行变比测试和极性判别
双德水力控制阀的标准
中学实验室废气有什么特点?
矿用车载防爆空调
新建透平油滤油机滤芯的广泛应用及技术参数
没想到脉冲工业集尘机的应用范围竟有这么广啊
微型扭转试验机摩信*
Hoechst 33258染色液(1mg/ml)使用说明书
你知道复合加工中心在航空零件制造中的应用么
数控车床上采用锥螺纹切削法
上海水处理PLC控制柜主流应用介绍
高低温恒温循环装置选择要点
温和气单胞菌PCR检测试剂盒特点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