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吨农村地埋式废水处理设备技术参数

50吨每天农村地埋式废水处理设备技术参数
农村污水处理设备去除有机污染物及氨氮主要依赖于设备中的ao生物处理工艺。其中工作原理是在*,由于污水有机物浓度很高,微生物处于缺气状态,此时微生物为兼性微生物,它们将污水中的有机氨转化分解为nh3-n,同时利用有机碳作为电子供体,将noˉ2-n、noˉ3-n转化为n2,而且还利用部分有机碳源和nh3-n合成新的细胞物质。
*池不仅具有一定的有机物去功能,减轻后续好氧池的有机负荷,以利于硝化作用的进行,而且依靠原水中存在的较高浓度有机物,完成反硝化作用,终消除氮的富营养化污染。在o级,由于有机物浓度已大幅度降低,但仍有一定量的有机物及较高的nh3-n存在。
为了使有机物得到进一步氧化分解,同时在碳化作用处于完成情况下硝化作用能顺利进行,在o级设置有机负荷较低的好氧生物接触氧化池。在o级池是主要存在好氧微生物及处氧型细菌(硝化菌)。其中好氧微生物将有机物分解成co2和h2o;自养型细菌(硝化菌)利用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无机碳或空气中的co2作为营养源,将污水中的nhˉ3-n转化成nˉ2-on、nˉ3-on、o级池的出水部分回流到*池,为*池提供电子受体,通过反硝化作用终消除氮。
调节池:地埋式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调节时间为6 小时。
初沉池:初沉池为平式沉淀池,表面负荷为1.5m3/m2.hr。
*生物池:*生物池为推流式厌氧生化池,污水在池内的停留时间为 2小时,填料为弹性立体填料,填料比表面积为200m2/m3。
o级生物池:地埋式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o 级生物池为推动式生物接触氧化他,污水在池内的停留时间为7.0小时,填料为弹性立体填料,填料比表面积为200m2/m3。
二沉池:二沉池为旋流式沉淀池,表面负荷为1.0m3/m2.hr沉淀时间为2小时。
消毒池:消毒池为旋流反应池,污水在池内总停留时间为40分钟左右。
污泥池:污泥池与初沉池泥斗容积之和能储存180天污泥,然后可用吸粪车从污泥池的入孔伸入污泥池底部进行抽吸后外运即可。
50吨每天农村地埋式废水处理设备工艺选择
本工程处理的污水为典型的综合生活污水,究其bod/cod值在0.5以上,属可生化性较好,因此拟采用化粪池--a/o生物接触氧化+消毒工艺,该工艺操作简单,运转费用低,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定。是目前较为成熟的医院污水处理工艺,能有效地确保污水达标排放。
(1)污水由排水系统收集后,进入污水处理站的气浮机,去除颗粒杂物后,进入调节池,进行均质均量,调节池中设置液位控制器,再经液位控制仪传递信号,由提升泵送至*生物接触氧化池,进行酸化水解和硝化反硝化,降低有机物浓度,去除部分氨氮,然后入流o级生物接触氧化池进行好氧生化反应,o级生物池分为两级,在此绝大部分有机污染物通过生物氧化、吸附得以降解,出水自流至二沉池进行固液分离,沉淀池上清液经氯液消毒后回用或排放。
(2)由格栅截留下的杂物定期装入小车倾倒至垃圾场,二沉池中的污泥部分回流至*生物处理池,另一部分污泥至污泥池进行污泥消化后定期抽吸外运,污泥池上清液回流至调节池再处理。
生活废水处理设备工艺说明维护保养
农村污水处理设备应建立一套定期保养制度,主要易损部件是风机与水泵。定期检查风机与水泵各部螺丝松动情况、填料的松紧情况、轴承的温度和润滑油的油质和油量,保证各部正常,同时检查消毒剂的投加及剩余量,必要时可调整投加量并补充消毒剂。风机及水泵须每运行5000-8000小时进行一次保养下维修。
对用户待处理废水进行可生化性试验,以确定设备选型。对有特殊要求的用户,在确定其处理效果的前题下,可为用户单独设计制造。如经地埋式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处理后的污水需回用,可在该设备后增加一套混凝过滤设备。该设备可设于地坪下,实行全自动连续运行。
处理后污水可回用于厕所冲洗水、浇花用水等人体非接触用水,水质质标达到中水水质要求,即bod5≤10mg/l;ss≤10mg/l负责设备安装调试及保养维护人员的上岗培训,并提供保修维护服务。选型时须提供处理水量及来水的管中心标高。

转子泵机械密封问题及解决方法
电缆在塑料拖链里磨损是什么原因
松原电子铲车磅秤,白城电子铲车磅秤,辽源电子铲车磅秤
锤式粉碎机使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昆山舒美论述眼镜超声波清洗机的研发应用
50吨农村地埋式废水处理设备技术参数
食品工业废水处理方法
灼热丝试验仪使用注意事项!
螺带真空干燥机使用环境要求及调试
SW-515DF/SW-545DF燃气泄漏报警器
耐火电缆耐火实验
健康 | 脑动脉硬化6个征兆莫忽视
阜新聚丙乙烯纤维专业生产
安捷伦AA240FS的结构原理及应用途径
FESTO气缸DSBC-40-300-PPVA-N型
300w防爆免维护节能照明灯
低本底α/β检测仪样品测量程序
了解一下低速潜水推流器的安装细节吧
电动法兰式硬密封蝶阀的概述及特点
瓜州落实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推进农业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