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光极实验装置:不同铬暴露条件下李氏禾根际pH的空间动态变化

01
摘要
超积累植物的根能显著改变土壤ph值,从而改变根际铬(cr)的有效性。目前对于铬超积累植物李氏禾根际ph的动态变化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平面光极技术(po)研究了不同cr暴露条件下李氏禾根际ph的空间动态变化,以及不同铬浓度对土壤生物量、生理参数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李氏禾根际ph具有高度的异质性,且与根的形状密切相关。每个实验组的土壤酸化均显著,对照组、cr50和cr100组的平均ph值分别降低了0.26、0.27和0.35 ph单位。在一定浓度(50 mg kg-1)下,cr显著提高了李氏禾的株高和生物量(p < 0.05)。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浓度随cr浓度的增加而升高。根际酸性磷酸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高于周边土壤。该研究结果为阐明cr的超积累机制和提高植物修复效率提供了新的思路。
李氏禾根际培养体系示意图(a)和平面光极实验装置示意图(b)。如图所示,该设备是一个小型便携式平面光极检测仪,由一个带有两个发光二极管(1250万像素)的ccd相机,一个可调焦距镜头和一个460nm长的滤镜组成。相机通过计算机软件控制拍照。待测根箱被放置在摄像机前40厘米的距离,每天19点进行ph拍照成像,连续15天。整个成像过程都是在暗室中进行,尽量减少来自其他光源的干扰。在进行图像分析之前,制作一组ph荧光膜的标准曲线,用磷酸一钾和硼砂溶液(nab4o7 0.10 h2o)制备ph值分别为6.0、6.4、6.4、6.8、7.2、7.6和8.0的水溶液,分别将膜放在上述溶液中拍照成像。采用玻尔兹曼方程对ph值进行拟合,确定标准曲线。样品的荧光图像根据标线换算成实际ph值。
不同铬处理下李氏禾根系ph值的空间变化。红色框表示ph敏感荧光膜的成像区域。
在李氏禾根区周围1.5 cm的范围内设对照组(a)、50 mg kg-1铬处理组和100mg kg-1的铬处理组(c)的ph值空间分布的时间序列图(左图)和散点图(右图)。

ST503F-M-5A用于泵站的电动机保护装置案例分享
重庆防护罩为何能承受高温?
催化燃烧设备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Leonard TMS-25-LF-RF
合作司负责人就国合会2018年年会有关情况答记者问
平面光极实验装置:不同铬暴露条件下李氏禾根际pH的空间动态变化
3月:7家新能源产业链企业融资上亿元,1家未披露融资额!
机床为什么要释放应力?
JSN热风发生器产品优点分析介绍
CT扫描微三轴仪——可实时监测岩石空隙结构
铁皮保温施工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防爆离心泵的用途
工业电脑的可靠性测试解决方案
下一个千亿蓝海 传统包装升级为智能包装已成必然
天然合成高速机械稳定性测试仪使用指南
关于复层式高低温试验箱保养日常
大型二手滚筒烘干机特点介绍
土壤墒情监测仪-土壤墒情检测仪
电力有源滤波器可以同时补充谐波和无功
除尘滤芯厂家帮您解决环境污染之忧